欢迎来到河南省物流协会官方网站!

河南物流协会

省内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省内

【政策法规】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郑焦物流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时间:2020-10-20 10:01:00    作者:河南省物流协会    阅读:

郑焦物流融合发展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一)空间毗邻交通互联有基础。

郑州是河南省国际物流核心功能区,是中国内陆腹地的海、陆、空多式联运节点,是全国双“十字”铁路交汇点并正在形成“米”字型铁路交通交汇点;我市作为中原城市群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以及山西省东南向的唯一通道,联通豫西北、对接晋东南的交通区位优势突出。郑焦两市隔河相望,地域空间紧密相连,发展物流条件优越。郑焦晋、郑云、荷宝、二广、连霍高速和国道234等已形成两市1小时交通圈;郑焦城际铁路实现两市轨道交通半小时直达;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加快实施,郑太高铁竣工在即,互联互通、便捷一体的郑焦综合交通廊道初步形成。

(二)产业互补外贸一体有特色。

郑焦两市不断加强产业配套协作,特色产业互融互补,对外贸易亮点频出。郑州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9%;我市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01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6%。两市汽车配套产业合作优势明显,郑州形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客车销量约占全球七分之一;我市形成了汽车零配件及高端装备制造2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凸轮轴和工程胎产销量全国第一。两市食品产业链条带动性强,郑州拥有食品1200亿元级产业集群,消费市场巨大,速冻食品占全国60%份额;我市拥有食品800亿元产业集群,夏粮单产全省第一,“四大怀药”、苏打水市场份额全国领先。郑焦两市对外贸易走在全省前列,两市经济互动频繁,分工协作日益紧密,我市沿黄三县(市)承接郑州产业转移、吸纳郑州产业溢出成效明显,其中武陟县承接郑州外迁企业达到133家;温县、博爱县实施“飞地经济”,吸引大批郑州外迁企业落户发展。

(三)机制联动消费共享有活力。

郑焦融合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市场蓬勃发展。郑焦两市签订了《加快推进郑焦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和交通、物流、产业、人才、干部交流等“1+N”合作协议,推动“两山两拳”文化旅游走廊等46个重大事项及项目纳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五个清单”,联动机制逐步建立。郑焦两市地处中原经济区最紧密层,是河南消费最旺盛、最活跃的地区,两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电子商务交易额都位居全省前列,居民通勤、交往及跨市购房、居住、就业、消费日趋频繁,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事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郑焦半小时生活圈”已初具雏形。

(四)物流协作枢纽协同有优势。

郑州、焦作均是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存量资源条件较好,枢纽间物流协作优势明显。郑州是国家确定的国际性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作为首批唯一一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我市毗邻郑州,具备分担郑州物流功能和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条件,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铁路集装箱办理站为支撑,集多式联运、现代仓储、货运配载、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保税物流、城市配送、分拨中转、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铁路、公路综合枢纽。郑焦铁路专用线密度和公路运力均位居全省前列,都拥有B型保税物流中心,物流载体初具规模。我市拥有货运企业800余家,营运货车近10万辆,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100余家,具有良好的专业配送基础,弥补了郑州货运车辆需求的缺口。

二、困难挑战

(一)黄河阻隔造成物流成本居高。

郑焦物流深度融合,黄河阻隔成为最大的瓶颈制约,物流需要高频作业配送,郑焦现有跨河通道都是还贷公路,高速费、过桥费成本较高,没有类似郑新黄河大桥的免费跨河大桥,大大增加了郑焦两市之间货物集疏运成本。

(二)交通容量不足导致物流不畅。

郑焦两市基础设施间高效连通、集疏转换的功效有待提升。我市物流目前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京广铁路货运暂无流量,郑焦城际以客运为主,限制了铁路运输。现有黄河桥条数少、功能单一,容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

(三)物流基础不同制约融合互动。

郑焦两市经济实力差异较大,物流发展水平不在一个量级,我市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国际化、现代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两市之间物流互动处于初级阶段。我市物流主要是东西通道,东行流向东部沿海,西南行流向焦柳铁路(二广物流大通道),物流流向与郑州平行多相交少,互联互通流量有限,为郑焦物流融合带来较大挑战。

三、发展机遇

(一)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强力推进。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日益凸显,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跨大江大河的发展成为超大城市的战略选择。河南是全国目前唯一以现代物流为发展战略的省级行政区域,省委、省政府将郑焦深度融合上升为省级战略,成为建设全产业链现代物流强省、国际物流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为郑焦物流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郑焦还拥有“一带一路”、中原城市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粮食生产核心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极大释放了发展潜力,为构建物流融合提供了战略支撑。

(二)郑焦产业提质互融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一个地区和一个城市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区域经济共同体,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但是土地资源、建设空间、交通拥堵、环境容量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郑州发展的主要瓶颈。郑焦一体化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郑焦两市产业面临着提质升级、转移扩围、补链延链的迫切需求。当前,我市依托国道234焦作至荥阳黄河桥等通道,以及土地资源、建设空间和环境容量优势,主动承接郑州产业转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相互依存,具备形成若干联系紧密、相互配套、带动力强的先进产业集群基础。

(三)郑焦物流功能协同的市场选择。

产业转型升级、内需扩张、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国际供应链物流、中转联运物流的快速增长,对物流集疏运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郑焦物流功能协同是需求导向、市场导向的必然结果,是河南打造物流强省、郑州建设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抓手。郑州需要我市物流业的用地、设施、枢纽的协同,我市需要郑州物流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的衔接。目前,武陟市场正自发承接郑州物流设施北扩,孟州保税业务正串联郑州国际物流,焦作西站正联系郑欧班列,我市物流企业正对接郑州优势企业资源,两市物流功能协作不断增强。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充分发挥郑焦综合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以推动全产业链现代物流强省、国际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打造黄河生态经济带跨河物流发展样板区和中原城市群物流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战略定位,紧抓国家深入推进中部崛起战略机遇,以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为推动,充分发挥豫西北、晋东南通道节点城市和物流门户的独特优势,着眼于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欧班列等各项国家战略名片,着力加快补齐软硬件短板,推动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加快打造郑焦综合交通体系,充分释放融合发展的多重效应,使郑焦物流融合成为引领郑州、焦作一体化发展的强劲引擎,为我省全面推动三区一群建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出彩提供强力支持。

二、发展导向

(一)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两市体制机制瓶颈,补齐发展短板,加快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驱动物流跨越式发展,树立创新驱动理念,充分挖掘创新潜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战略支撑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将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二)坚持质量优先,高端发展。

抢抓全产业链现代物流强省发展机遇,以辐射中部、引领全国为目标,瞄准高端物流业态,大力培育价值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成长空间大的物流产业。通过招引龙头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实施重点项目、发展高端产品和服务等方式,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物流产业价值链提升,打造郑焦高端物流产业集群和新的物流产业增长极。

(三)坚持开放合作,联动发展。

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以对外开放为主要方向,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打造多元化、国际化开放平台,畅通国际国内商品、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流动,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高参与国内外分工和资源配置的水平和能力,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助推郑州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四)坚持凸显特色,错位发展。

充分发挥郑焦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优势,坚持规划引领,凸显自身产业特色,形成主次有序、分工错位、融合配套、优势互补的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推进两市在通道上互联互通、产业上深度融合、政策上相互借鉴,打造河南省现代工业城市与省会城市现代物流合作的典范,建立与郑焦功能定位和发展层次相匹配的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体系,促进物流产业与郑焦互动融合、共生共荣、协同发展。

(五)坚持集约节约,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行物流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绿色化装备在物流中的运用,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城市交通资源配置,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促进物流业生态化、低碳化、高技术化发展,加快形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绿色物流发展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一)近期目标。

郑焦物流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物流降本增效效应明显,物流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加密,物流枢纽功能协同明显提升,供应链产业链融合逐步加强,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物流推动郑焦上下游产业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的能力显著提高。

1.物流设施互联互通显著加密。到2025年,力争建成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焦平高速公路黄河大桥项目,积极推进焦作至郑州高速及黄河大桥项目,两市多点直达、线线畅通的综合跨河廊道基本建成,“3+X”立体交通物流通道网络初具雏形。

2.物流枢纽功能协同明显提升。到2025年,郑州中心枢纽和焦作门户枢纽成为联动枢纽体系,枢纽节点布局取得明显进展,“双枢纽、多片区”网络枢纽体系初具规模,完成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完成,焦作陆港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新培育3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20家,物流枢纽的价值创造能力日益增强。

3.供应链产业链融合逐步加强。到2025年,郑焦产业链品牌集群初步形成,供应链推动产业链升级能力显著提高,我市国家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建设完成,建成并运营供应链协同和交易平台4个,供应链综合服务和公共服务平台1个,冷链公共监控服务平台1个,供应链交易管理成本下降10%以上。

4.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到2025年,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一体化物流平台、口岸通关、标准互任体系初步构成,建立政府、协会、企业的多层次推进结构,形成各环节主力企业的紧密协同机制,共同保障郑焦物流融合发展。

(二)远期目标。

到2030年,建成黄河生态经济带跨河物流发展样板区和中原城市群物流融合发展示范区,郑焦物流融合区域成为全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联动性物流枢纽之一,枢纽经济辐射效益显著提高,对国内外物流资源的吸纳力和整合力逐渐增强,全面提升物流国际化、现代化、集约化水平,物流业成为建设服务业强省和发展枢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郑焦一体化经济新增长级和产业发展新高地。

四、空间布局

结合郑焦物流基础和产业特色,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着力打造“四区联动、三道一体、三廊互补”的空间布局。

“四区联动”即我市建设四大物流功能片区,对接郑州四大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实现协同联动发展。依托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通道,建设我市国际物流功能区,做强保税物流中心,对接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温县、武陟等特色农副产品,建设我市农产品商贸物流功能区,做大区域配送,发展中央厨房,对接郑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焦作西站,建设我市大宗商品物流功能区,做精区域分拨,发展大宗物资储配,对接郑州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焦作东站,建设我市公铁联运物流功能区,做细公铁多式联运,发展集装箱运输,对接郑州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着力培育郑焦联动互补的物流枢纽功能区体系。

“三道一体”即完成郑焦三大物流通道建设与功能升级,加密郑焦交通物流互联互通,真正实现郑焦一体化发展。具体是依托太郑合物流大通道形成郑焦东线装备制造物流大通道,以发展多式联运和高货值公路运输为主;依托G234焦作至郑州黄河大桥形成郑焦中线农产品商贸物流大通道,以发展公路运输为主;依托S237温巩黄河大桥、G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月随铁路形成郑焦西线大宗商品物流大通道,以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为主;远期,配合其他路桥建设,形成若干郑焦物流微通道,打造“3+X”的立体交通网络物流通道,加密郑焦全域交通与物流交流。

“三廊互补”即培育升级三大产业物流走廊,补链延链郑州优势产业,以郑焦物流发展带动形成“嵌入式”产业发展格局。具体是依托装备制造、化工、新能源等产业,在孟州、沁阳、武陟、修武发展补链郑州智能制造业的装备与配件物流走廊;依托煤炭、矿产资源等大宗物资,在博爱、沁阳、武陟发展服务郑州煤铝加工业的大宗物资物流走廊;依托怀药、怀姜、肉类等特色农产品,在博爱、温县、武陟、修武发展新鲜直供郑州居民消费的农产品与食品物流走廊。

第三章 打造跨河连通的通道网络

统筹郑州大都市区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需要,优化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强化跨河联通通道,发挥公铁联运在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促进形成通道引领、衔接高效、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

一、做大装备制造物流大通道

依托北起太原,南至合肥的太郑合物流通道,打造贯通豫北豫东南地区的农副食品、工业品省内物流通道。依托郑云高速和京广铁路连接太郑合物流通道,借助京广铁路、陆港北移等优势,在我市东部发展多式联运东部物流大通道。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钢铁、铝锭铝材、橡胶、矿石、建材等大宗物资以及武陟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势,为太郑合物流通道集散货源,促进豫北区域物流枢纽的形成。

二、做强商贸流通物流大通道

依托焦作至荥阳黄河大桥G234及连接线工程架起郑焦融合发展的“大通道”,加快郑焦融合对接,助力两地经济社会加速发展,打通两地以农副产品、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公路运输和商贸流通的“跨河”融合物流通道。依托G234南延和东海大道南延至荥阳的黄河大桥,连接郑焦晋高速,与郑州荥阳、上街区对接,打造郑焦中部物流大通道。充分发挥我市特色农产品、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优势,做强服务公路运输与商贸流通的郑焦中部物流大通道。利用土地、物流资源等优势,积极培育壮大专业园区,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做好郑州物流服务和商贸流通的转移与承接。

三、做精大宗物资物流大通道

依托北接山西、南通南阳的晋焦桐物流大通道,向北延伸对接到S28荷宝高速,向南通过G3001郑州绕城高速顺接S88武西高速,形成连接新乡、焦作、郑州、平顶山乃至南阳地区的以煤炭为主的南北大宗物资交通要道。依托焦桐高速、月随铁路,与郑州巩义对接,打造连接晋焦桐的郑焦西部物流大通道。充分发挥焦作西站煤炭转运枢纽,开展煤炭筛选、选煤等煤炭粗加工,发展配煤服务等煤炭细加工,延伸煤炭转化等精加工服务链条。依靠土地和区位等优势,做大大宗物资的储运、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做精服务郑州有色金属等特色产业需求的铁路运输与大宗物资集疏运的郑焦西部物流大通道。

四、做活居民消费物流微通道

依托北起焦作、南至郑州的郑焦物流微通道,打破郑焦两地“跨河”物流融合屏障,变“屏障”为“资源”,依托跨越郑焦两地的数条黄河大桥,打通两地农副产品、生活用品等零散物流需求的公路运输通道。依托郑焦两市间的高速和城际铁路对接郑州市域铁路快线、城郊铁路和地铁等轨道交通,依托都市区第二环线高速对接郑州西部物流通道,依托焦平高速、S235黄河桥、焦唐高速对接荥阳、新密,依托G207孟州黄河大桥对接巩义、依托武惠浮桥、武荥浮桥及郑焦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做活郑焦物流微通道。充分发挥我市本地特色农产品、饮料等产品做好服务郑州、焦作两地的公路运输与零散物流微通道。


专栏1:“跨河”联通重点项目


东线:重点发展多式联运,提升两地联通干线运输能力。加快建设郑新高速黄河大桥、郑州至焦作高速;开通焦作东站货运功能;谋划和推动郑焦城际铁路同郑州市域铁路K1、K3快线的互联互通。

中线:着力提升郑焦两地通道能力,加快推进大都市区第二高速环线黄河大桥、焦平高速黄河大桥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沿太行高速(焦作段、焦作至济源段)项目,谋划和推动焦平高速同郑州市域铁路K2快线的互联互通,积极开展沿黄高速项目研究。

西线:加强补齐“跨河”联通短板,提升大宗物资通道能力。加快国道207孟州至偃师黄河大桥、焦平高速、焦唐高速的推进;谋划和推动焦唐高速同郑州市域铁路K2快线的互联互通,加快推进郑焦城际铁路与京广线剥离工程、新焦城际铁路工程,适时与新乡至开封城际铁路连通,形成大都市区西北部城际环线;加快太焦高铁、呼南高铁建设。


第四章 建设功能协同的枢纽体系

一、共建郑焦仓储体系,推动区域分拨功能协同

(一)集中布局中转分拨功能区。

依托我市省级区域物流枢纽建设,发挥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重点推进焦东大宗商品绿色物流片区和武陟公铁联运与跨河物流融合片区仓储设施项目建设,形成仓储业连片集聚区;利用本地丰富的物流车辆、第三方物流资源和良好的专业配送基础,大力发展中转分拨业务,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服务我市绿色建材、特色农副产品和郑州大型生产制造、食品加工等企业提供仓储分拨服务,将我市打造成为连接郑州、辐射豫西北的服务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的中转分拨片区。

(二)加快仓储物流设施北扩。

建设高标准仓储设施。按照物流需求规模及增长潜力,推动郑州需求不足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物流园区,向我市整体搬迁。吸引具有低频配送需求的货品供应商将仓储设施北移,建设大型物流仓储设施,应用大型分拣作业流水线,便利企业经营。加快推进格力电器河南润格仓储物流园、河南南泓汽车配件仓储物流园、国药集团河南医疗器械物流产业园等一批专业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立体仓库,加快货架、托盘、叉车等仓库基本设施设备的物联网应用,建设具备中转分拨功能、配送功能的专业化、智能化仓储设施,推动平层仓储设施向立体化网格结构升级,打造集中连片的郑州北部仓储物流园区。

提升仓储物流服务能力。创新我市仓储物流服务郑焦产业发展的模式,聚焦郑州仓储业外迁趋势,推动我市新增大型仓储物流园区与郑州各类分散仓储配送资源衔接配套,对接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引进工商、税务、报关、报检等政务服务,延伸供应链设计、设备租赁、法律咨询、信用评价等商务服务,提升我市仓储物流业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郑州商贸流通、生产制造企业将仓储设施外包,以服务能力的升级逐步推进郑州仓储业务北扩。

(三)建成豫西北加工配送中心。

承接郑州门户枢纽辐射豫西北地区的分拨配送功能,以家电、汽车配件、家具、医疗器械、农产品等商品为重点,加快构建区域物流分拨中心、城市专业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网络为主的区域配送体系,扩大支撑郑州、辐射带动豫西北物流业发展的作用。推动焦南产业新城汽车后市场项目、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等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吸引企业布局焦作,逐步树立我市在豫西北商贸物流配送中的中心地位。

依托我市农产品、快消品生产优势,发挥郑州强大的消费能力,促进两市从单一的农产品、快消品供求关系向多元化的服务链延伸,实现消费需求与产品供给、物流配送与流通加工、产品研发与产业项目耦合发展。推动郑州大型餐饮企业在我市布局建设中央厨房,支持伊赛牛肉、田中禾农牧、康利达食品等企业创新供应链流程,融入郑州餐饮企业供应链体系,推动相关农副产品直供中央厨房。鼓励我市快速消费品企业引入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利用社会化配送中心推进配送业务,逐步构建直供郑州的配送网络。

二、优化郑焦货运系统,推动多式联运功能协同

(一)建设大宗物资多式联运片区。

发挥我市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优势,依托焦作西站晋南、晋东南和豫西地区煤炭南运主通道和东部建材产业园,大力发展煤炭、矿产资源、建材等大宗物资的分拨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加快推进武陟公铁联运物流港、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日照港豫北物流园等多式联运项目,不断拓展“公、铁、海、空”多式联运的通道和方式,协调推进白庄铁路专用线引入通港物流园区、张弓铁路专用线引入万方自备电厂等,引导焦煤集团发挥市域东部演马矿、韩王矿铁路专用线优势建设综合物流园区,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营支撑能力,着力打造成为服务郑州汽车制造、煤电铝、新材料等重点支柱产业的大宗物资供应片区。

(二)不断提升京广公铁联运货运量。

加快规划和建设焦作东站,提升服务能力,优化货运功能布局,积极承接郑州北站货运功能外移。承担大宗物资集散与分拨任务,完善车辆编组能力,建设面向区域服务的铁路货运主站和货运编组站,解决郑州北部地区发展受限问题。配套规划焦作铁路物流园区,承担中西部战略物资储备运输任务,在武陟县建设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综合智能仓储基地,带动铁路大宗货物及物流向黄河北岸布局,成为郑州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中心的北部支点。

同时,扩大京广公铁联运服务功能,构建东部综合物流网络。加快我市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形成集装箱班列到发办理和整列装卸能力,具备所有物流基本服务功能和较全面的物流增值服务功能,满足国内、国际班列和多式联运需要。布局新焦济铁路和郑太高铁交叉地带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打通铁路“门到门”服务瓶颈,重点面向我市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型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等产业,提升铁路物流园区、场站对我市东、南部地区铁路货源的集散能力,扩大京广铁路沿线公铁联运服务功能。

(三)逐步形成郑焦第二公铁货运通道。

疏解京广铁路货运压力。依托月随铁路建设,构建郑焦公铁联运第二通道,形成沟通豫晋,服务郑西的关键城际物流通道。推动大宗物资京广流向西移、二广流向东移,强化郑焦公铁联运第二通道在优化郑焦间货运结构中的作用。沿月随铁路布局公铁联运物流园区,加快日照港博爱无水港、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建设,加强与郑州西部荥阳、上街、巩义等需求地的互动,对接上街第二国际陆港,重构煤炭、钛精矿、铝锭铝板、建材等大宗商品货物流向,疏解京广铁路货运压力。

开辟农产品公铁联运通道。发挥郑焦公铁联运第二通道的南向分拨能力,完善公铁联运衔接设施,减少中间站换装环节,促进博爱、温县、孟州、沁阳等地重要农产品向焦作西站周边物流园区集聚,经月随铁路、焦桐高速、焦晋高速向南分拨,更快连入国家物流主通道。开辟郑焦间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促进伊赛牛肉、鑫合实业等企业加速发展,缩短焦西地区连接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区的距离,实现农产品保障农产品供应。

三、促进郑焦对外开放推动国际物流功能协同

(一)建设国际物流枢纽功能分流片区。

依托焦作东站大力发展以驮背运输为主、集装箱运输为辅的多式联运枢纽核心功能,引领国内多式联运模式的创新,进一步强化公铁物流港的竞争力,建成郑州陆港型枢纽功能分流片区。依靠德众大罗塘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跨境通道、肉类口岸功能,开展跨境冷冻食品交易、加工贸易等服务,构建豫西北地区最大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和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进口冷冻肉交易中心,积极争取支线机场或大型货运机场在我市布局,建设郑州空港物流枢纽跨境集货片区。

(二)培育陆港物流功能服务四路并举。

依托焦作西站,完善陆港基本功能,建设郑州国际陆港焦作分港,加强与郑州枢纽连接,扩围郑州陆港,突出发展工业物流、流通加工,以及汽车零部件、化工等供应链服务,丰富完善中欧班列货品种类,扩大班列货运量,推广郑州国际陆港“一单制”服务,以焦作融入、政策复制、平台共享为重点,推动多平台、多主体、多模式、多园区发展。巩固中欧班列(郑州)建设成果,形成我市“向西开放”战略支点,打造具有中部地区示范效应的“陆上丝绸之路”,共同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凭借我市土地优势及其地处郑州、新乡、焦作三市交界的“金三角”地带的地理优势,为“一带一路”货源集聚和中欧班列回程货源二次分拨提供服务。利用中欧班列(郑州)境外集散网点、海外仓,推进“四大怀药”、延陵大葱、武陟大米、伊赛牛肉等特色农副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跨境电商走出去。

(三)强化保税物流功能服务开放高地。

升级改造保税物流功能。加快推进开放平台建设,支持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建设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保税仓,扩大保税物流贸易品类。依托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保税仓储、国际采购、分拨配送、流通加工、报关报检、物流金融、电子商务、展销、信息咨询等一体化的内陆“无水港”综合保税物流服务。

争取跨境贸易试点扩围。推动我市融入跨境贸易试点,积极争取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在我市落地,鼓励引导全市制造企业、传统外贸企业通过综试区线上平台出口,合作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物流分拨中心,打造完整的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共同推进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用好开放平台,加快制度创新,扩大与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共同推进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努力建成开放度更高、便利化更优、带动能力更强的自贸试验区。

第五章 培育产业互融的物流走廊

依托“3+X”跨河物流通道,服务产业协同合作,打造特色鲜明的专业物流走廊,实现产业融合与集群发展,将郑焦产业之间潜在物流需求培育转化为有效需求,借势郑州、错位郑州,为郑焦深度融合凝聚新动能。

一、补链郑州智能制造的装备与配件物流走廊

G234郑焦物流大通道,西向联通孟州,北向联通沁阳,东向联通武陟、修武,加强与郑州的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对接,深化合作,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与汽车零配件等储运服务,促进优势互补,拉长产业链,实现集聚发展,着力构建装备与配件物流走廊,补链郑州的智能制造业。

(一)构建功能互补的制造物流合作。

以“中国制造2025”为战略机遇,围绕高端制造、现代化工、生物医药、铝工业等郑焦优势产业,深化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鼓励佰利联、科瑞森、厦工机械、百维激光、郑煤机、郑州图灵机器人等郑焦制造企业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开展物流业务外包。发挥我市资源禀赋优势,在武陟、修武、温县、孟州、沁阳等地建设配套完善的制造物流园区,建立面向郑州及周边区域的加工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解决我市制造资源分散和利用率以及郑州资源紧缺等问题,实现郑焦制造产业错位协同发展。


专栏2:制造系统供应链协同工程


重点推进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河南润格仓储物流园、南泓仓储物流园、慧聪网建筑装备电商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提供采购供应、库存管理、物料计划、准时配送、产能管理、协作加工、运输分拨、信息服务、分销贸易及金融保险等一体化物流服务,构建与郑州紧密关联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服务我市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与郑州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等郑州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之间的互动协作。


(二)打造紧密衔接的汽车物流合作。

以增强区域市场、零部件供应为目的,以协同化和专业化为路径,围绕中站区、孟州、武陟、博爱、修武、郑州经开区、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管城区宇通工业园、荥阳市等郑焦汽车产业集聚区及企业完善专业物流园区建设,合理整合社会运力资源,推动市场配送、合作配送和自营配送等不同汽车物流方式的有效衔接,发挥产业和区位优势,打造汽配1小时零配件供应圈,满足郑焦汽车产业零部件供应和售后服务备件物流需求,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服务郑州大都市区的汽车零配件供应地和备件库。积极引进及培育第三方汽车物流服务公司,开展专业化的汽车生产、销售、零部件供应物流,为郑焦汽车整车及零配件制造企业“量身定做”业务模块和一站式服务,形成“资源整合、借力发力、互动发展、顺势崛起”的郑焦汽车产业新局面。


专栏3:汽车产业整零配套协作工程


重点完善河南南泓仓储物流园、豫北现代物流园、孟州市交通物流园等园区在零配件仓储、生产线即时配送、整车配送等汽车物流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宇通客车、东风日产、海马汽车、上汽集团乘用车、郑州日产等郑州整车骨干企业与风神轮胎、中原内配、多氟多、中轴集团等焦作优势零部件企业在生产、采购层面的深度合作,推广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精益供应链等模式和服务应用,促进关键汽车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生产和供应,努力打造“郑焦一体、全国知名”的整零配套协作示范区。


二、服务郑州煤铝加工业的大宗物资物流走廊

晋焦桐物流大通道,依托焦桐高速,发挥我市“北煤南运”主通道优势,大力发展北连博爱,西通沁阳,南接武陟的煤炭、矿产资源等大宗物资的储运、分拨、配送业务,构建起服务郑州及其豫东南区域以煤炭为主的大型铝加工业等原材料供应的大宗物资物流走廊。

(一)推动无缝衔接的多式联运合作。

围绕装备、铝工业、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对煤炭、铝、化工、零配件等大宗物资需求,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以铁路、国道、区域干线高速公路形成的公铁联运枢纽为依托,升级改造铁路园区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培育高质量的多式联运经营人,通过改变运输组织模式来达到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促进我市与荥阳、上街、巩义需求地的合作互动,提升区域货运统一组织与服务能力,保障郑州加工制造产业的原材料供给。


专栏4:大宗物资多式联运工程


重点推进宝武焦作现代综合物流园、日照港博爱公铁联运无水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武陟综合智能仓储物流基地、焦煤集团大宗商品铁路物流工业园等大型多式联运项目建设,探索多式联运“焦作方案”,打通承接郑焦企业大宗物资运送需求的多式联运物流通道,加强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中转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市至各县(市)区和郑州之间的交通便捷程度,夯实“半小时核心圈”。


(二)拓展多方共赢的供应链金融合作。

立足郑焦大宗商品资金和交易问题,鼓励铁路物流园区开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和现货交割服务,建立高标准大宗商品交割仓,为煤炭、铝等大宗商品提供仓储、交割、分拨配送等基本服务以及订货融资、合同融资、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等多种形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有效解决上下游企业融资难问题。探索“互联网+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等模式,构建统一开放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宗商品物流多元服务平台、诚信经营的大宗商品实时监管平台,构建大宗商品新生态,实现两地产业、金融和经济等多方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发展。

三、直供郑州居民消费的新鲜农产品物流走廊

太郑合物流通道和郑焦物流微通道,依托郑云高速等众多“跨河”交通设施,以博爱怀姜、肉牛,温县、武陟、沁阳“四大怀药”,武陟稻米、粮食、休闲食品,修武肉类等为依托,立足服务郑州居民日常消费,开展“跨河”高效城市配送试点,发展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消费物流新模式。打造农产品、食品等的新鲜直供物流走廊,构建郑州居民消费生鲜产品的稳定供应地。

(一)深化顺达通畅的农产品物流合作。

以发展果蔬、乳制品和肉品物流等为重点,以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为手段,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满足郑州大都市区城市新鲜直供工程需求。优化郑焦农产品节点设施建设,选择我市具备规范经营基础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与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园等郑州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进行合作经营、两地布局,开展产业链分工协作。加强产销衔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搭建展示、推介平台,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和“订单生产”,打造一批服务郑州和焦作的生鲜直销配送示范基地,形成郑焦一体的农产品供应体系。


专栏5:农产品协同供应工程


重点推进万邦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康利达冷链物流园、同鑫源冷链物流园、德众大罗塘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豫北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含豫北冷链物流基地)、泽耀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将部分易储存或需前端加工的农产品的粗加工或储存疏解到焦作,同时引导郑州市场商户在焦作增加基地数量,根据郑州市场销售情况随时调配,打造大型批发市场在郑焦区域内的农产品协同供应工程。


(二)加强高效便捷的绿色食品物流合作。

发挥与郑州一河之隔区位优势,在武陟建设高标准净菜加工中心和中央厨房,探索“中央厨房+多温共配”模式创新,形成集约化、标准化的操作模式,统一原料采购、低温加工、冷链配送,快速实现优质食材新鲜直供,服务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辐射郑州乃至全国餐饮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河南省冷链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探索质量可控的特色产品深加工和标准化食品制作,积极壮大“四大怀药”产业链,重点推进河南伊赛牛肉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中央厨房及方便菜肴项目,打造清真中央厨房供应链体系,依托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和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进出口贸易,建设辐射全球的销售网络,培育焦作名品走向世界。

第六章 构建双向流通的要素系统

一、共享货运优势,促进要素资源加速流动

(一)聚焦汽运资源优势,支撑郑州物流枢纽建设。

积极发挥武陟、温县汽运资源优势,鼓励公路货运个体经营者通过规模化发展、连锁化经营,向专业物流企业转型,提升市场集中度,培育形成龙头骨干企业,提升物流业发展质量。整合汽运产业上下游资源,加快推进焦南产业新城汽车后市场项目、温县现代综合物流园项目。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破解行政区划对资源要素流动形成的束缚,形成有利于资源要素集聚流动的良好环境。在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形成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产业驱动作用,推动我市物流运输企业开拓郑州市场,更好的服务于郑州物流需求,将汽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化解郑州货运人员、车辆短缺的矛盾,为郑州建设国际物流枢纽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产业支撑。

(二)加快货运供给平台建设,提升货运供给质量

加强信息化应用,积极推动本地公路运输企业发展网络货运等新业态,建设车货匹配信息平台,获得网络货运经营者资格。整合我市车源供给和郑州的货源需求,实现车货信息高效匹配,降低车辆空驶率和闲置率,提升供给质量,减轻空气污染,实现货运行业降本增效。


专栏6:网络货运平台创新工程


支持网络货运发展,积极推动河南五六同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全润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孟州市兴德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等物流平台型企业申请网络货运经营者资质,鼓励豫通沁北、宏达运输等3A级以上企业探索网络货运经营模式,提升运输组织效率,优化物流市场格局,推动货运物流行业转型升级。鼓励平台型企业沿汽运产业链,集约整合和科学调度车辆、站场、货源等零散物流资源,创新“人—车—货—场”应用场景,提供汽车采购、维修保养、加油、运输、餐饮、ETC、金融等一体化服务,打造公路货运生态圈,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网络货运平台。


二、保障土地供应,弥补郑州土地资源短板

(一)加强土地供应,承接产业转移。

以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控制性规划为支撑,以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规划为补充,推进“多规合一”,预留仓储用地指标,重视土地整理,积极盘活存量用地,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运用价格机制,做好土地价格管控,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价格优势,优先满足郑州产业转移需求,吸引郑州企业向焦作转移,对支撑产业转移的郑焦合作产业园区在用地规模、用地指标上进行重点倾斜,为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拓展发展空间提供有力的土地资源保障。

(二)发挥地价优势,打造“飞地经济”。

发挥土地价格优势,利用郑焦合作产业园区,积极探索建立“飞地经济”合作新模式。加快郑焦间统一市场建设,突破行政区划阻隔,促进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建立郑焦互助协调、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加强在产业发展、功能布局等方面的政策对接,及时研究解决园区建设、项目引进和运营管理中的问题,促进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实现更深层次的产业转移。

三、加强技术引进,助力焦作物流创新发展

(一)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智慧物流。

对接郑州,面向快递、冷链、跨境电商、多式联运等物流业态模式,强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智慧物流技术的引进应用,重塑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资源组织方式,实现对传统物流业进行智能化创新设计和升级改造,推动企业发展模式创新,提振发展质量,提升服务郑焦物流发展能力;大力发展“互联网+”车货匹配、运力优化、仓储交易、供应链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整合郑焦两市交通、仓储和运输资源,扩大资源配置范围,增强资源配置有效性,提高仓储、配送等环节运行效率及安全水平。

(二)吸引先进经验,加强管理创新。

不断完善人才培育和招引政策,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物流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推广先进管理经验,推动服务链、供应链推动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行业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国际、国内、省内骨干物流企业在我市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快件处理中心、电商园区、研发基地、仓储配送中心、呼叫中心、结算中心等,参与全市物流管理建设;不断完善支持政策,推动物流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资源引进,提升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物流业优化发展。

四、加强资金招引,扩大焦作市场主体数量

(一)引进金融服务,增强资金保障。

加强资金招引,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我市物流业重大项目建设运营;鼓励银行、风险投资、创投基金、保险和证券等专业金融机构在我市推广适合物流业发展特点的信贷产品、供应链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设立现代物流产业投资基金和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贴息、基金化等方式支持示范工程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加快物流业转型升级。

(二)引进龙头企业,壮大市场主体。

加强目前规划和建设中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项目宣传推介,制定招商引资专项优惠政策,采用招商会议、重点企业谈判、新媒体推广、行业组织推介等多种方式开展招商活动,以行业龙头、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联盟为重点,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确保企业引进来、留得住、发展好;建设全市物流总部集聚区,按照集聚发展的原则,突出重点,合理利用土地空间,优化企业总部布局,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集聚区分别设立国际、地区和业务总部以及配送、分拨基地,增强物流总部集聚区竞争力。

第七章 构建一体共享的公共服务

一、打造一体化物流平台服务体系

(一)共建物流信息共享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郑焦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对接,探索建立跨区域的、全方位的、一体化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强化两地物流信息交流,促进两市物流协同发展。强化中欧国际多式联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功能,推进我市融入“陆上丝绸之路”建设,实现“一单到底,物流全球”。加强我市物流公路运输资源与郑州机场相互衔接,探索陆空联运卡车航班业务,开展在线订购卡车运输服务、货站仓储服务以及开展报关报检、在线支付和金融服务,推动郑焦陆空联运物流融合发展。积极融入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合作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商品物流分拨中心,强化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腹地企业跨国采购基地和中部进口商品集散展示交易基地功能和覆盖范围。

(二)共建物流信用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焦作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郑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河南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探索建立覆盖郑焦两市的物流领域诚信体系大数据监管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管”平台效能,强化与交通、公安、商务、工商、海关、质检、税务等相关部门信用信息对接,通过动态、全流程和风险监测与管理,不断完善物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记录,逐步建成覆盖物流业所有法人单位和个人经营者的信用信息档案系统,共同实施对守信企业的激励和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

(三)共建物流资源共享公共服务平台。

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以物流降本增效为导向,两地共建智能管库、智能管车和车货匹配等平台,提升数据兼容性和开放性,加快车货匹配、运力优化、仓储交易、无车承运人综合服务融合发展,推动物流供需和运输资源的精准对接、有效集成,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基础数据和监管数据互通共享,进一步推动郑焦两市物流资源协同流动,优势互补,降低车辆空驶、信息误差的等造成的物流成本。

二、打造一体化物流口岸服务体系

(一)构建通关一体化服务体系。

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河南电子口岸平台,创新大通关协作机制和模式,两市共同建设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和相关物流商务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统一信息平台,推动两市口岸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深化口岸“三互”大通关改革,优化海关监管机制和通关流程,推进关检一体化和通关无纸化,形成网络化协同监管模式和大通关“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郑焦通关一体化,大幅压缩口岸通关时间,降低通关费用。

(二)推动关区共建互认。

完善郑焦两市口岸管理部门配合机制,统筹推进“互联网+通关”改革和跨区域一体化“通关通检”合作,推行“全天候、不间断”通关机制,推动口岸执法部门之间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探索“一口对外、一次受理、统一反馈”口岸管理模式,实现由“串联执法”变为“并联执法”,推进口岸报关、异地验放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双向通关模式,扩大联合执法、联合查验范围,做到监管信息共享、监管措施互动、监管结果互认,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三)拓展口岸服务功能。

拓展完善郑州航空国际枢纽口岸和郑州铁路国际枢纽口岸配套服务功能,积极培育国际货运代理、报关报检、金融保险、融资租赁、电子支付等现代物流服务业,扩大口岸辐射范围,推动我市融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郑州片区建设。优化口岸资源配置,探索建设郑州海关焦作查验区和焦作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延伸口岸功能,支持开展国际贸易、保税加工、保税物流、期货保税交割、融资租赁和仓单质押融资等多元化业务,提升现有口岸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效引导口岸与产业发展互动,聚集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打造一体化物流标准服务体系

积极推进要素流动、信息互联、标准协同等合作机制建设,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联合制定推广一批物流设施设备技术标准,制定实施一批包装、装卸、运输等作业标准,研究制定冷链、快递、电商、多式联运等特色物流业企业标准、地方标准,推动上升成为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构建郑焦两市物流标准互信互认机制,加强郑焦两市物流标准体系有效衔接,推动一地已发布的物流标准,经过协商确认后在另一地允许使用。

加快郑焦两市物流标准示范建设,选择重点企业、园区共同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设备共用系统,加强物流标准设施设备应用衔接,推动标准装载单元器具在两地间循环共用,提升物流效率,降低包装、搬运等成本。加强两地间联运转运衔接设施建设,加大多式联运转运场站和“不落地”装卸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单制”,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货物快速换装便捷性,提升物流整体运作效率。

四、打造一体化物流审批服务体系

依托河南省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深化物流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郑焦两市物流领域审批事项的“单一窗口”,推动两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加强行政许可结果互认,研究探索实行联合审批、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推进“一网一门一次”建设,着力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和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审批服务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压缩审批时限。深化经营场所登记制度改革,允许创办企业注册登记实行“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加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互认互通,推广使用电子印章,扩大电子发票使用范围,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流通主体公平竞争,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自由高效流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繁荣、互利共赢为方针,以两地区协同、互补、共享、联动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抓住关键环节,强化精准衔接,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城市壁垒,推动郑焦物流融合发展。

一、强化领导组织协调

建立郑焦物流融合发展协调机制,强化物流规划、重大政策的会商例会制度,进一步加强本规划与郑焦的综合交通、环节保护、土地利用等各类规划的衔接,建立若干职能专责小组,逐步增加对口部门责任小组数量和覆盖面,促进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和接壤区之间加强合作,共同促进郑焦物流融合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土地、政策、人才、税收等政策方面给予切实保障,积极争取国家、省物流项目扶持政策,支持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标准设备生产推广和绿色包装、供应链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优先支持郑焦物流融合项目,逐步实现两地物流政策互通互联互认,确保郑焦物流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优化营商发展环境

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物流市场准入制度。允许外资、社会资本采用独资、合资、合作、合伙等方式从事物流经营。健全物流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推动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物流重点难点问题。

四、建立监督评估机制

完善监督评估,加强考核评价。依据本规划,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及时掌握郑焦物流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不同阶段执行情况评估工作,对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扬,对不合格的要通报批评,进一步增强规划对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性。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