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河南省物流协会官方网站!

河南物流协会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专访

【专家观点】尚尔斌:多式联运,怎么创新、怎么落地?

时间:2022-04-21 09:11:00    作者:河南省物流协会    阅读:

新时期多式联运发展需求与市场机遇已经不是哪一家企业或哪一个运营主体可以支撑,大多需要打破边界与界限的市场化跨企业协作,需要政策助力扶持,需要科技创新驱动。

多式联运是运输物流行业司空见惯的联合运输方式,在过去二十多年翻天覆地般发展变化中,多式联运业务本身并没有发生什么革命性突破,除中欧班列迅猛发展成为一道靓丽风景外,也还成就了一批企业家、老板的创业梦想,只不过当初挖到第一桶金的民营老板们多已归隐江湖,近年来冲进多式联运市场的新锐创业者大多铩羽而归,而能在多式联运市场中存留下来、发展起来的多是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综合服务商或商业创新的跨界精英,其商业逻辑版图中多式联运只是一个基础环节罢了。个人从业经历中曾与其中一些企业家、老板有过交流,对于一些项目也有过深入接触和观察。

多式联运(intermodality):由两种及其以上的交通工具相互衔接、转运而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统称为复合运输,我国习惯上称之为多式联运。

近年,节能减排提上各级主管部门日程,尤其是“双碳目标”的提出,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政策频出,使多式联运这一具备低碳、绿色运输标签的传统运输方式成为产业热点,时常有专题活动或业内人士就此进行交流,再加上疫情影响叠加运输市场严重内卷,除了国际海运、中欧班列等市场供需失衡大赚特赚外,整个国内运输、物流业企业大多在艰难中坚持、艰难中煎熬,很多中小微运输、物流企业更是苦不堪言,不由得让人重新思考审视多式联运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怎样看今日之多式联运?

3月14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管理办法(暂行)》,以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提升,加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更好的服务建设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实施。

自2015年7月21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文件以来,全国陆续申报并评审公布百余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后续批次申报、评审在继续进行。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2022年1月21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各主管部门为落实多式联运、节能减排、绿色交通等政策方案和规划,陆续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和措施。

同时,也可以清楚看到,尽管各级主管部门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政策频出,各类示范项目一批批公布,各种扶持奖励一批批下达,多式联运深化发展一些深层次问题、难题仍需要继续突破,如果排除主管部门现行扶持奖励政策因素,亦或是主管部门政策的强力推动、约束,一些实质上、或具有潜在需求的市场化多式联运业务项目需求,包括一些十分现实的多式联运需求,仍难以大规模落地持续发展。一方面,从管理视角、部门视角的政策规划不断出台,各类示范项目申报评审公布一批又一批,官方的、民间的各种会议、论坛、媒体上,关于多式联运的论述、实践、报道热闹非凡,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出现的新需求,多式联运深化发展、持续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仍待突破,多式联运发展创新尝试有始无终,或者离开政策支持推动就难以持续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何以如此?

我们从不同维度看看这个问题

01.市场|最好的选择

无论市场角度,还是产品角度,都是在用户心智中创造选择:

第一,不需要选择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情形司空见惯,在多式联运领域也是如此,大量传统多式联运业务多年来一直默默存在着、发展着,不需要政策特别的推动可以市场化发展,如进出口大宗原材料和产品运输、国内大宗原材料和商品运输、高附加值应季商品国际航空运输等等,是市场中供应与需求的自然匹配。

第二,有一定选择余地,根据产品、服务的差异化特性来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竞争条件下,要么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服务来满足需求,要么就是同等条件下价格更实惠。例如大量存在的国际海运中班轮、快线、集装箱运输产品,大量的公路货运、快运产品,就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运输距离越远运价就越贵,而是与是否直航、运输时限、班线供求关系与市场竞争等因素密切相关,反而和运输成本没有那么直接的关联。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运输、铁路电商特快专列、铁路行包专列及五定班列都可以看作是这种市场环境下的产品,只不过由于自身产品设计、运营流程与市场需求变化匹配程度影响了各自后续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更多是市场的自然选择,是市场需求的驱动,是对服务商(或供应商)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控制能力的考验。以明星产品——中欧班列为例,若非海运市场出现历史性波动,以及持续的扶持政策,其发展远没有今天这么迅猛。

第三,更多选择的标准化服务产品。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公路运输、海运、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如此,各种市场化多式联运需求也是如此。通过技术装备更新手段,以及更方便、更灵活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手段使得运输成为标准化、可视化、数字化服务产品,使得运用效率提升、运营成本降低,标准化的运输服务成为一种选择方便的公共服务产品。只是,今天的市场竞争带来日益严重的内卷,普遍的同质化竞争,一线运输物流人和广大中小微物流企业深陷泥潭,头部企业大多也难以做到高质量成长。

多式联运的最大价值就是满足用户需求并降低成本,或创造出新的用户选择优势,如果不能,就必须要在外部政策的强力推动或约束下运行,或者鼓励扶持政策带来的成本优势下运行,如果这些都做不到,这样的多式联运一定只是昙花一现的阶段性、现象性产物。近年来,在蓝天计划背景下强力推动的公转铁、公转水大都是面临这个问题,一旦离开了政策护航,或者市场有机会、有空子可钻,成本可以更低的旧有模式一定卷土重来,市场一定是选择中最有力量那只手。曾遇到一位常年从西北往广州交割仓库运输金属铜、铝锭的客人,这从常规意义上一定是两端公路短驳干线全程铁路运输,而实际的选择却是中途在某港口下水船运到广州的铁水联运方式,原因再简单不过——每吨可以因此降低6元运输成本。

02.政策|新市场秩序建设、维护者

过去二十年,各级主管部门出台了很多规划、政策、方案性文件和支持、扶持政策,做了大量部门间、行业间的沟通协调,相关社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也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扶持的项目欢天喜地,申请扶持者摩拳擦掌、各显神通。相比今天的行业现实,政策怎样可以更好发挥作用也是个特别值得关注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政策更应该是建设新市场秩序的推动者、维护者。

第一,现行各类扶持政策,对于多式联运发展更多的是导向性、示范性作用,扶持资金更多是投入推动全国骨干网络体系节点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成为地方政府的成果性、标志性工程,这些项目大多不会因为是否有这些扶持政策而决定是否上马,多式联运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层次制约问题不会就此而得到根本解决。

第二,政策应该打通发展梗阻、做建设新市场秩序的推动者、维护者,政策可以锦上添花、更需雪中送炭。前述讨论中可以看到,单一企业、单一主体就可以运营的多式联运业务几十年来就一直存在、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在发展,这是多式联运市场一直存在的主流和主体,期间的市场发展更迭淘汰大多是市场自然进化的结果,主管部门政策需要解决的是跨行业跨主体高效率衔接问题、制度性规范性梗阻问题、新时期新市场秩序需求的政策配套与扶持问题。

其一,多式联运业务本身需要不同运输方式主体衔接配合来提供和完成服务过程,需要不同行业运输主体间规则规范、运营、系统有效衔接高效运行,因此派生出货代公司、物流公司、供应链公司、服务平台等市场化运营主体,但是根本上的规则规范、系统衔接、标准化问题更需要主管部门政策推动来突破、来解决,如铁路、公路、航运、空运运输间规则规范、系统与运营的衔接支持等。

其二,因运输结构、需求结构、市场环境发展变化带来的新需求,更需要主管部门研究协调制定市场衔接政策、鼓励扶持政策、运营管理规范政策等,这些新需求往往都不是单一企业、单一市场主体、或者某两家市场主体协作可以推动和解决的,比如驮背运输、甩挂运输、单元化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等。

其三,一些具有产业发展价值、环境价值、市场培育价值的项目需要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来推动或者约束,来推动这类项目走过场景验证、市场培育阶段,发展成为可以市场化自主运营发展的产业,比如这次疫情考验下城市物流枢纽及干、支线接驳,比如新能源运输车辆参与多式联运政策、新型多式联运技术装备开发运用等,这是政策在建设、维护新市场秩序中可以真正发挥的作用,是打通产业发展梗阻、雪中送炭的关键作用。

03.科技创新|多式联运深化发展核心驱动力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双碳目标”提出,对多式联运深化发展、低碳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要求,多式联运也因此迎来深化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这也是主管部门和产业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这当中,科技创新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政策护航、科技创新助力是推动多式联运深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第一,“双碳目标+绿色经济”新时代,对多式联运深化发展提出新需求。既有的多式联运市场,多是因应用户需求、市场需求而存在发展,那些不具备经济性可行性的项目或中途夭折、或者压根就没有发展起来,如驮背运输、集拼集运的公铁联运等等,而“双碳目标+绿色经济”发展要求叠加社会化运输物流服务体系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多式联运深化发展需求,需要在政策上、体系上、运营上、技术装备上的突破和创新。如:港口、园区集疏运的多式联运需求,城市建设与运行需要的大量生产物资、原材料、商品的多式联运与新能源车运输需求,运输需求量极大,动辄几百万、几千万吨运量,几百亿、上千亿的交易额,大量的短驳运输、不合理运输,物流成本高、损耗大,对城市交通与环境均有严重不利影响,而采用更低碳环保的多式联运方式相比原有运营模式可能直接运营成本上并不具备优势,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约束,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需要科技装备提升,需要产业合作与运营的创新。

第二,新业态、新场景需要政策护航与科技创新突破。具备直接运营经济可行性、单一企业或运营主体可以运营起来的新业态、新场景多式联运项目几乎没有,大多需要政策突破或扶持、需要技术装备、流程、模式的创新。例如,矿粉(石)、煤炭、水泥、钢材、沙石骨料等大宗原材料、产品集装化多式联运,港口集疏运的多式联运,长距离批量冷链多式联运,甚至配合新能源车短途接驳运输,可以大幅度减轻污染排放、减轻城市道路运输压力。但是从这类项目运营直接经济可行性上看,大多需要在财税政策上、技术装备上、集装化运输上、数字化智能化运营系统上、货源集散和不同运输方式衔接支持上、运营组织模式上、甚至大型综合物流枢纽上进行投入、优化和创新,在配套政策和市场发展上需要突破和扶持。通过政策的配套与扶持解决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和成本优化,解决项目发展期的市场开发培育支持;通过科技创新优化操作模式、提升运营效率,使原来不具备可行性的多式联运项目发展成为可行,使之具备经济可行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新模式、新市场需要组织管理模式创新。除了前述政策、科技创新因素,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多式联运深化发展新模式、新市场几乎都不是单一的企业或运营主体可以承担起来的,需要站在优化供应链、产业链的视角来优化方案、链接资源,包括科技装备资源、产业资本资源、运营资源等等,需要建立紧密的产业协作模式,通过产业协作形成新模式、新场景运营能力、服务能力。这种协作,可能是一种联盟,也可能是一种项目联合体,无论哪一种形式,只要在政策、科技创新助力下,可以建立项目的市场化可持续运营机制就会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在这个视角下,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扶持,就会不仅仅是对一些示范项目的支持,而是深入到打通不同运输方式主体间的协作梗阻,深入到培育、扶持一种新业态、新市场,深入到购买服务推动市场建设发展。

04.后记|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近年,与相关企业、投资人、协会、业内人士多次就多式联运话题进行过交流,产业新央企组建、头部企业谋求发展的市场新动作都会引起业内讨论,也亲自考察交流过一些多式联运项目(方案),切实感受到新时期多式联运发展需求与市场机遇真的已经不是哪一家企业或哪一个运营主体可以支撑,大多需要打破边界与界限的市场化跨企业协作,需要政策助力扶持,需要科技创新驱动,这一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确实可以更加有效发挥职能作用,社团组织可以更好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但个人对单一依附于行政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或单一头部企业的跨企业协作并不看好,一定是真正意义市场化运营、紧密产业协作才可能切实有效,主管部门、社团组织可以更好的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多式联运的深化发展一定会给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添彩,一定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带来更多价值和惊喜。

作者简介

尚尔斌,北京智瑞云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小羚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厉任苏州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规划部/企业管理部部长、中国轻工集团公司综合贸易部部长等职务。兼任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标准委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9)委员、中国信息协会智慧物流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投融资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社会职务。在铁路公路运输、快运物流、供应链科技、进出口贸易领域近三十年从业经历,在运输、物流、科技及进出口贸易行业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市场营销、产品规划、供应链科技创新及应用等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来源:经观)

 

相关文章

图片新闻

协会动态

通知公告